为啥女性更容易得痔疮?如何预防?
本文已帮助人 日期:2021-08-13 09:33 来源:石狮现代医院 字体大小【小】【中】 【大】
调查显示,我国肛肠疾病的发病率高达59.1%,其中痔疮就占了87.25%!同时女性痔疮的发病率为67%,男性为53.9%。
痔疮,或者称痔,是临床上一种最常见的肛门疾病,英国人Thomson在1975年提出了痔的近代概念:痔是直肠下端的肛垫出现了病理性肥大。
目前认为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的病理性改变或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的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混合痔是内痔和外痔混合体。
女性在月经期间会因为失血导致大便凝结。因此排便的时间比较长,女性久蹲以后肛门血液循环的负担加重,也就更容易发生痔疮了。而且如果女性原本就有痔疮,在月经期间还有进一步加重的可能。
女性在妊娠期间会有一些变化,如在怀孕期间女性体内的孕激素水平会升高,接着便会导致体内的水、钠滞留,血管扩大。在孕激素及其他激素的共同作用下会导致盆底和肛管支持的组织变得松弛,肛垫发生下移。
另外,在妊娠期间,孕妇活动受限,活动量也会变小,运动量小胃肠的蠕动就变慢,继而引起大便干燥且加重了排便的困难。干燥的粪便容易擦伤痔疮引起出血。
还有,在妊娠期间子宫的压迫会变大、腹压也就增大了,当两者都变大时盆底也就下降了。而神经牵拉以后导致括约肌功能发生异常,阻碍了血液的回流,最终导致痔疮的发生。
产褥期的发病机会也较高。产妇分娩后,由于腹腔空虚,便意感变得迟钝,加上腹壁松弛,活动减少,排便无力,加重了排便困难,常常数日无排便的感觉。
粪便在肠道中滞留的时间过长,水分被吸收,变得高度硬结,甚至硬如羊屎,如果用力排便,就会损伤肛门直肠,引起痔疮。
妇女到了更年期,与肛门功能有关的组织,如括约肌、肛提肌、耻骨直肠肌等同样变得无力,肛门功能下降。
与此同时,妇女更年期往往出现内分泌与神经功能失调,使人烦躁,有排便意又觉得排不净,频繁去厕所,增加了肛门负担,也是诱发肛门疾病的因素。
很多女性为了减肥,进食少、挑食或者偏食,导致蔬菜水果吃得少,粗粮吃得少,膳食纤维进食量少,大便量较少,导致不会诱发我们产生便意。
长时间没有大便的感谢,没有排便,大便中的水分会被吸收,会造成大便干燥,排便困难,加重便秘。
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多喝水,少吃辣,少喝酒,尽量保持大便通畅。改变不良的排便习惯,不要憋大便,不要长时间蹲便,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无论是工作还是在家,不要长时间站立或者久坐,至少要在两个小时左右,活动一下,变换一下姿势。
提肛运动要讲究方法,首先是双膝弯曲,人要平躺,然后保持屁股的肌肉收缩向上提肛,保持5秒后再缓慢地放松,如此重复。呼吸也要在运动过程中保持照常,身体其他位置保持放松。如果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做得正确,可以用手感受腹部,如果有紧缩现象,就表示运动方法是不对的,要及时调整。
晚上临睡前或晨起时,运动时间在10分钟内,每天一次,持续30天。